中國的漢字書法是傳世之寶
作者:子梅
漢字書法,是一門偉大的藝術,它有幾千年的歷史,它有豐厚的文化內涵。它歷經悠長歲月而依然生命勃發、枝繁葉茂。它正在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。
中國書法藝術以自身的價值和形式,豐富了人類藝術。它獨特的文字載體、筆墨點劃及構架,成為東方文化標志性符號,成為炎黃文化審美和美育中的重要元素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,漢字,形、音、義三美:“義美以感心,音美以感身,形美以感目”。在全世界正在興起的學習漢字漢語的熱潮中,漢字書法藝術起著獨特的積極推動作用,讓漢字更形象、更準確、更全面地走向世界。
書法,又是最能表現東方自由文化精神的藝術,是東方的天人同構、“道法自然”傳統精神的活化。書法有揮灑寫意之美,是一種詩意的哲學。將目之所察,心之所悟一一收入筆底。孫過庭說:“情動形言,取會風騷之意,陽舒陰慘,本乎天地之心!钡莱隽藭ㄋ囆g的精髓。
書法中的行書、草書,尤其是大草,這種美學境界正是當代中華民族走向世界所呼喚和追求的那種雄融、豪邁、自主、瀟灑的人文精神。欣賞中國書法,就要從書法中悟道,從技法中審美,在黑白縱橫之間,以“養吾浩然之氣”。寫字的過程,給藝術家帶來不同的感悟和聯想。它既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筆墨演示,又是人的生命力的表達。書法作品在本質上顯現了個體生命的筆墨化。
傳統和創新,決非是互相排斥的,而應是相輔相成的。傳統是不可或缺的,而傳統又很少是完美無缺的。對自己傳統的深刻理解,是創新的基礎。不知根不識源,行之難遠矣。創新是藝術家靈性和理性之間的交融與結晶!坝蟪瑒,必須會通!贝搜詷O是。
創新是中國文字和書法發展的不竭動力。晉唐宋元之前,中國文字之漢字,已從殷商時代的甲骨文,經周、戰國之大篆,進而至秦的小篆,漢的隸書,又進一步演變為章草。魏晉南北朝書法的重大突破,是使中國書法走向“點畫自如,超逸流便,崇尚風韻的楷書、行書和草書!薄岸酢惫P下的楷書行草升華到了新的境界。于是有了歐陽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薛稷這唐初四大家。在行楷、草書領域有了孫過庭、賀知章、張旭、懷素等群星,“顛張狂素”書史留名。蘇、黃、米、蔡,宋四大家法書盛名續書史。以至趙構、陸游、文天祥、趙孟頫,書法之鏈,綿延不斷。
對晉唐宋元的法書演變進行歷時性鳥瞰,可以發現不同時代的書風之異,可謂晉人尚韻,唐人尚法,宋人尚意,元人尚志。在對書法演變的鳥瞰中,我們發現創新始終是發展的不竭動力。
中國書法正在走向世界。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需要有一批藝術家和教育家長期播種、推動、啟蒙,需要我們篳路藍縷前行,鋪路架橋,埋頭耕耘,任重而道遠,矢志不移把漢字書法藝術推向新的世界文明的高度。
- 民國初曾有人提廢滅漢字 傅斯年主張用拼音替代2014/10/11
東北新聞網
微信訂閱號
東北新聞網
手機版
東北新聞網
法人微博
新聞客戶端
Android版
新聞客戶端
iPhone版
![]() |
|
請您來信來電(024-31885629)聲明,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